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卷不过奥数就去卷编程”鸡娃暂停键……

2025-9-10 12:14

上午是奥数竞赛强化班,下午则是Python编程兴趣小组。这种“上午解方程,下午写代码”的学习节奏,在不少家长圈悄然“升温”。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20万中小学生同时参与数学竞赛培训和编程学习,这一数字较 ...

上午是奥数竞赛强化班,下午则是Python编程兴趣小组。这种上午解方程,下午写代码的学习节奏,在不少家长圈悄然“升温”。根据数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20万中小学生同时参与数学竞赛培训和编程学习,这一数字较五年前增长了470%。这种教育选择背后,既折射出家长对子女竞争力的焦虑,也揭示了科技时代人才培养的强劲需求。

“卷不过奥数就去卷编程”“信息学编程就是性价比之王”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双保险”还是“双重内卷”?

家长群体对奥数与编程的双重追捧,本质上是对双保险升学路径的理性选择。在信息学奥赛(NOI)获奖者可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的政策驱动下,2024年各省CSP-J/S初赛报名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编程能力在升学中的权重持续提升,浙江、重庆等地已将编程纳入中高考评价体系。这种政策导向下,家长们形成数学竞赛保底+编程能力加分的认知模式,试图在教育竞争中构建双重护城河。

更深层的动力来自数字时代对人才能力的重构。编程教育不仅仅是代码编写,更培养计算思维、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MIT媒体实验室研究表明,接受过编程训练的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速度上比未训练者快37%,这种能力迁移效应在奥赛解题中尤为显著。例如,递归算法在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既能提升奥赛解题效率,也为编程中的分治策略打下基础。这种能力的交叉强化,使得双轨学习形成正向循环。

但这种现象对于解放周末时间的孩子来说,究竟是“双保险”还是“双重内卷”?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互补优势:编程与数学 信竞与奥数

数学与编程的交叉融合,在知识体系层面形成深度协同。数学中的数论、图论等内容,直接构成编程算法的理论基础。例如,欧几里得算法在求最大公约数中的应用,既是奥赛常考知识点,也是编程中实现高效算法的核心。而编程实践则为数学理论提供验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模拟数列规律、几何变换,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成果。这种理论-实践的闭环,使学习效果倍增。

在思维训练层面,两者形成互补优势。奥数培养的抽象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在编程中快速建立问题模型;而编程所需的逻辑严谨性,又倒逼数学学习的深度。北京某重点中学的跟踪数据显示,同时参与奥赛和编程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的获奖率比单纯学奥数的学生高23%,这种提升源于编程训练带来的系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编程的项目制学习模式,能将奥赛中的解题技巧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更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

三、孩子的周末隐忧:从兴趣学习到兴趣消解

诚然,在奥数和信竞、数学和编程的确在知识点和思维模式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但是过度追求“双保险式”的学习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既要又要,全得不到”。奥数培训通常需要每周10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而编程学习进入后期算法阶段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项目实践。同时参与两者的学生,加上校内学习时间,平均每天学习时长超过10小时,远超教育部规定的课外学习时间标准。这种时间挤压不仅影响其他学科发展,更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兴趣消解。奥赛和编程的功利化学习,可能使学生丧失对学科本身的热爱。教育专家储朝晖指出,当学习成为升学工具,学生很难建立持久的学习动力。部分学生为竞赛而学习,缺乏对数学和编程的内在兴趣,这种状态在进入大学后容易引发学习倦怠。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教授表示:有些学生高中阶段拿过奥赛奖,但大学后完全丧失学习热情,这是教育的悲哀。

四、看见编程学习对孩子的深层影响

在教育政策层面,编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2+1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小学1-4年级每学年至少6课时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小学5-6年级每年至少10课时编程课程,初中阶段每两周1课时。这种政策支持使编程教育从课外兴趣转向必修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平台。更值得关注的是,编程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编程能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编程技能衍生出的岗位不仅局限于程序员,更有许多与算法、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领域相关的热门岗位。

编程学习对孩子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思维方式的变革。编程培养的计算思维,正在重塑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分解问题、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过程,学生学会用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这种思维能力不仅适用于科技领域,也能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场景。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站在教育发展的十字路口,奥数与编程的双轨学习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教育变革的缩影。当数学竞赛的思维训练与编程教育的技术实践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升学竞争的加剧,更是数字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理性看待两者的关系,避免过度功利化,才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而从社会发展的维度看,编程教育的崛起,正在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培养的转型,这种转型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的人才结构和创新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编程教育的价值早已超越技能培训,成为塑造未来公民的核心力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