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构接受了一年STEM理念教育后,明显感觉女儿的实证求知科学思维肉眼可见地有了提升。 这里的老师不会直接把图纸给孩子,而是要在基于“动脑”的前提下动手,“比如要组装一个螺旋桨跑车,先要了解小车为什么会动起来,然后才能思考解决‘如何让小车动起来’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女儿变得更勇敢更自信了。“这个课是有外教的,之前她不喜欢用英语跟别人交流,但是现在,她回家能用英语跟我复述课堂内容了。”在各种拆解和组装,以及动手实验的实践中,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她还认识了很多工具,用什么工具佩戴什么护具,她都一清二楚。”有一次,女儿带回了一辆自己做的木制滑板车,看着很简陋的,但是女儿告诉她,这是滑板车的“原型”。
而90后妈妈大渔则想得更为长远。这两年,身在金融行业的她经历了行业的起起伏伏,工作的不稳定性让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有了清晰的认知: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理科生的就业前景可能要远远优于文科生,所以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变得越来重要。
此外,她还留意到“科技特长生”(科创、机器人、航模、编程等领域有特殊才能)作为一种小众的升学渠道也在慢慢升温。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创新教育课题组发布《分头并进:2023年中国教育市场创新趋势报告》中显示,编程、机器人、研学营地等素质教育品类增长明显,面向科技特长生和信息学奥赛的信息学校外培训市场增速将超过素质类编程教育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市场份额达到20%。 重要的是,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行科技特长生招生政策。只要在教育部门认可的“白名单”竞赛中拿到好成绩,学生就有机会按照“科技特长生”的名义进入名校学习。很多中产家长希望通过走科技特长生给孩子谋一个确定的未来。 科技特长生无疑是一个“长跑”的过程,需要家长提前做好长线规划。很快,漫长的暑假就要开始了,大渔已经为孩子锚定了几个专门做少儿科学思维训练的训练营,想让孩子多接触一些趣味性的科学启蒙,未来希望儿子能建立起自己人生的“技术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