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几年,AI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用工具。它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偏好和发展天赋,从而形成完全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这意味着,未来教育将不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模式,而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同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减少重复性作业和日常考试测试频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这表明,教育的方向正在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让高等教育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此“鸡娃”运动愈演愈烈。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的含金量大幅下滑,而教育成本却越来越高。“鸡娃”是一个家庭非常理性的决策,但这种决策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环境。如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 “鸡娃”模式往往强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知识积累,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获取变得异常容易,而创新能力、跨学科思维、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才是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如果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AI时代,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鸡娃”转向“育娃”。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天赋,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高分。 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要让孩子学会使用AI。AI能将成为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